皖南的賣花漁村到了二月底三月初便又成了網(wǎng)紅旅游點。我去了,奔著想象中的漫山遍野的桃花去的。去了后才知道,那里盛開的是春梅,要看桃花還得一段時間,還得去桃花潭看。乘興而來,這難免有些遺憾了。好在我還讀過些詩,于是,便讓那些開在桃花上的詩句綻放在了心頭: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桃花是報春的花信,站在枝頭告訴大家:春天來了,我就是春天;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你看那山清水秀,鳥飛魚躍,桃花在其中是點綴,也是最亮眼的一筆;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桃紅染淡,明黃閃亮,三月的春天總能在調色盤里挑選出最喜歡的顏色;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暮春時節(jié)的桃花是此謝彼開,如果是站在很高很高的地方去看,便像花浪一樣的吧,一波連著一波……
詩者,歌也。這樣想著詩,不知怎的,慢慢哼起了一首老歌。那是小時候,喜歡和媽媽一起聽唱的《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這歌詞一響起啊,我的眼前就好像有桃花林鋪開,就看到了一團明亮,就會想起“桃花灼灼斗春芳,一見如云滿目光”這句詩。桃花就是這般明艷,以至于我最初聽到“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句時,總以為是“妖妖”二字。妖艷的,妖媚的,妖嬈的,是可人的女子模樣呢。
在古詩中,確實常以桃花比作女子。《周南·桃夭》這里便以桃花之紅艷明媚來比擬新娘子青春正好、美貌無雙。而崔護的《題城南莊》則將這一畫面更加具象化:“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毕胍幌戮秃妹腊?,還是那種又清純又健康的美。大概正因如此,女子們總是想和桃花合個影。那怎么拍出來好看呢?古詩也告訴我們答案了——
按照元稹的審美,服飾應該選白衫,他說:“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
按照唐寅的審美,姿態(tài)可以隨性點,他說:“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按照黃靜齋的審美,環(huán)境最好加點氛圍,“雨后桃花作片飛,風前柳絮點人衣”;
按照陳月譚的審美,場景適合帶點古意,“不妨暫向橋邊駐,更為桃花了一詩?!?/p>
這樣一琢磨,拍出來的果然都是好看的。所以說,古人的審美很在線,既是古典的,也是現(xiàn)代的?!耙琅f桃花面,頻低柳葉眉”,古人發(fā)明的桃花妝,至今仍被女兒家喜歡?!秺y臺論》中說:“美人妝,面既施粉,復以燕支暈掌中,施之兩頰,濃者為酒暈妝,淺者為桃花妝;薄薄施朱,以粉罩之,為飛霞妝?!边@便是講究一種氣色紅潤的美感了,是自然的少女感裸妝。
想了這許多,好像桃花就只有女兒氣似的。其實,萬物皆陰陽,人如此,花亦如此。“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這句便頗有豪情,讀來也需關東大漢手拿鐵板伴奏。這是宋代大家黃庭堅寫給好友黃幾復的詩,我喜歡這里面的畫面:
白日的桃李春風,如此明媚晴朗;夜晚的江湖雨落,如此清幽靜謐;好友對坐,可共酒而喋喋不休,可共燈而默然無語。無論怎樣都是好的呢,只要有這樣的景這樣的人這樣的事。不信,你看,“桃李春風十年燈,江湖夜雨一杯酒”,是不是也很好?時光倏忽,但春光常在,無論多少寒冬,總能再見桃李春風。如此,甚好!當喝一杯桃花酒,來,滿上!
人生常有起落,沒關系的,在心中種一片桃花源唄?!昂龇晏一郑瑠A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每次念及此句,我的心中都好像有桃花在一朵接著一朵的開放,很快就開出一片燦爛。我的心如果也是一條河,那就在兩岸種上桃樹吧,在喧騰時開花,在沉浸時結果。有好友來探訪我的心田,我們就在岸邊踏歌,一起唱出歡喜的期待來。沒有朋友來的時候,我就在樹下設酒,殺雞,做食,三餐安然,四季安樂,不念過往,不問塵世。如此,好甚!
突然覺得眼前雖無花,心底卻已是爛漫。而在這桃花源中,有心猿躍然其中,自在逍遙,無拘無束,吃喝不愁,好不快意!桃花總是笑春風,行人已解其中意!
作者:蕪湖三山經(jīng)開區(qū)檢察院 周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