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看檢察
亮點展示之十 | 安徽公益訴訟“等”外探索破層出圈
時間:2021-01-29  作者:  新聞來源:法治日報 【字號: | |
  2020年安徽檢察工作亮點展示之十

  來源:法治日報 

  

  (1月28日《法治日報》政法) 

  原標題 

  拓展重點領域“保護圈” 

  延伸社會治理“惠及面” 

  安徽檢察機關“等”外領域公益訴訟探索破層出圈 

  (記者 李光明 范天嬌) 

  安徽省巢湖市境內的鐵路沿線,有兩處作為抗戰(zhàn)文物的碉堡。 

  不久前,這里雜草叢生、雜物成堆,附近的私搭亂建將碉堡的原貌重重掩蓋。而如今在合肥鐵路運輸檢察院和屬地檢察機關聯手開展的“鐵路文物保護”專項公益訴訟活動的監(jiān)督下,不僅雜草雜物、違章建筑被清除了,碉堡、火車站行李房、候車室等設施也在有序進行陳列布展,歷史風貌得到恢復,其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作用重新按下了“啟動鍵”。 

  保護鐵路文物是公益訴訟“等”外領域的有益探索,而這樣的領域覆蓋面在安徽省越拓越寬。近年來,安徽省檢察機關在法定“4+2”領域辦案成效凸顯的基礎上,立足本地治理特點,爭取地方立法支持,聚焦重點領域突出問題,辦理了一批有影響的公益訴訟“等”外領域案件,有力維護了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抗戰(zhàn)文物碉堡整改前。右圖為巢湖市檢察院聯合合肥鐵路運輸檢察院對淮南鐵路線沿線日軍碉堡的保護管理情況進行調查。 

  抗戰(zhàn)文物碉堡整改后 

  推動立法增強法律“保護力” 

  2020年11月13日,《關于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在安徽省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其中第二條規(guī)定:“全省各級人民檢察院應當在安全生產、公共衛(wèi)生安全、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個人信息保護等領域積極探索開展公益訴訟工作。” 

  自此,開展“等”外領域公益訴訟被寫入了安徽地方立法,在法律層面有了保障。 

  “我們牢牢把握‘公益訴訟檢察是一項為人民群眾新時代更高水平、更豐富內涵的需求提供服務的檢察業(yè)務’這一定位,主動向省人大匯報公益訴訟工作,積極推動省人大常委會出臺決定,力求通過地方立法支持,堅持依法、穩(wěn)妥推進公益訴訟新領域探索?!?span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font-weight: 700; margin-right: 0px; margin-left: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李衛(wèi)東說。 

  當前有關“等”外領域公益訴訟的法律法規(guī)較少,很多事項處于法律空白地帶。安徽省檢察院主動作為,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結合工作實際向安徽省人大常委會作專題報告,提請支持檢察機關在公共衛(wèi)生安全領域開展公益訴訟,以及時回應群眾關切。 

  安徽省馬鞍山市檢察機關則針對城市不文明養(yǎng)犬危害人身安全、妨礙公共秩序等問題,推動馬鞍山市人大常委會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提出加強城市養(yǎng)犬管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意見建議。去年5月1日,《馬鞍山市養(yǎng)犬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這些建議措施轉化為了法言法語。 

  在爭取立法支持的同時,安徽檢察機關還強化“等”外案件辦理制度機制建設。安徽省檢察院先后制定了檢察官包片指導、備案審查、常態(tài)化“回頭看”等工作制度,通過確定專人對口指導地方開展“等”外領域探索,實行辦理“等”外案件向省檢察院報備,將“等”外案件列入“回頭看”必查案件,實現案件跟進監(jiān)督全覆蓋等一系列工作措施,確保依法辦案,提升辦案質效。 

  2019年至2020年7月,安徽各地檢察機關在“等”外領域均有成功探索,共辦理案件807件,其中民事公益訴訟48件,行政公益訴訟759件。 

  突出重點領域擴大“保護圈” 

  蕪湖市鏡湖區(qū)檢察院就城市道路窨井蓋損壞問題向城管部門發(fā)出訴前檢察建議,及時消除城市主干道上存在的安全隱患。 

  軍用機場周邊的超高通信信號塔會嚴重限制部隊夜航訓練和低空航線,但解決起來往往面臨軍地互涉、法律關系復雜等困難。 

  合肥軍事檢察院就曾接到某部隊反映,其凈空區(qū)內存在兩座超高信號塔。經核查,這兩座位于肥東縣的信號塔建設時均未辦理規(guī)劃及土地審批手續(xù),屬違法建設。后在安徽省、市、縣三級檢察院及合肥軍事檢察院組成專案組的辦理下,軍地檢察機關聯合向肥東縣城管局發(fā)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限期對涉案兩座信號塔的不合規(guī)情形進行糾治,確保國防軍事利益不受侵害。 

  檢察建議書發(fā)出后,肥東縣城管局迅速采取措施,涉案兩座超高信號塔中,一座已拆除,另一座降低高度并安裝航標燈,經部隊勘察測量,該整改結果符合規(guī)定。 

  該案的成功辦理,意味著安徽檢察公益訴訟在軍事安全保護領域邁前一步,也積累了“等”外領域協(xié)作辦案的有益經驗。2020年5月,此案被最高檢選定為軍地協(xié)作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我們重點關注地方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關心、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公共利益為核心,積極拓展公益訴訟受案范圍,堅持突出重點領域,進一步完善公益訴訟與刑事、民事和行政檢察的線索移送機制,就中央政策文件有明確要求或地方有成功探索的領域及時主動對接相關部門,強化一體化辦案機制,增強辦案合力和質效?!?span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font-weight: 700; margin-right: 0px; margin-left: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安徽省檢察院第七檢察部主任趙杰說。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個人隱私信息屢受侵犯問題,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區(qū)、宿松縣、利辛縣等地檢察院先后對非法獲取、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的被告人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或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助力構筑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法治盾牌;針對轄區(qū)兩座漢代古墓被盜挖情況,淮北市檢察院及時向市文體委發(fā)送訴前檢察建議,促使被破壞的古墓及時得到搶救,發(fā)掘出的19件文物安全移交至博物館專業(yè)收藏;懷遠縣、蕪湖市鏡湖區(qū)檢察院就城市道路窨井蓋損壞形成安全隱患問題,向城管部門發(fā)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做好隱患排查和維護修復工作……信息安全、“腳下安全”、高鐵沿線安全等“關鍵詞”,多次出現在“等”外“保護圈”。 

  “在個案探索基礎上,我們還注重推進相關行政機關開展類案治理,召開公開聽證等公開審查方式,提升公益訴訟的社會影響力和認同度。同時推進‘智慧公益訴訟平臺’建設,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收集、挖掘新領域公益訴訟線索,努力實現‘民有所呼,檢有所應’?!?span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font-weight: 700; margin-right: 0px; margin-left: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趙杰說。 

  強化社會治理實現“多方共贏” 

 檢察公益扶貧林 

  2020年3月23日,固鎮(zhèn)縣檢察院公益訴訟辦案團隊來到城關鎮(zhèn)張橋村“檢察公益扶貧林”基地參加植樹活動。 

  女貞每株工程造價10元,預計長成后以每株30元價格銷售;紅葉紫薇每株工程造價16元,預計銷售價為每株70元……在固鎮(zhèn)縣城關鎮(zhèn)張橋村,這片能創(chuàng)收的“檢察公益扶貧林”樹木整齊排列,迎風而立。 

  據了解,“檢察公益扶貧林”是安徽省固鎮(zhèn)縣人民檢察院與縣扶貧開發(fā)局、縣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共建的一處扶貧基地,是探索運用“公益訴訟檢察+生態(tài)扶貧”模式帶來的成果。 

  “檢察機關辦理生態(tài)類公益訴訟案件的核心要義,是監(jiān)督檢察建議及訴訟裁判的落實,以達到修復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目的。”固鎮(zhèn)縣人民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利用公益訴訟追償的生態(tài)修復金異地恢復造林,公益林的種植、管理等由村委會帶領貧困戶共同完成,樹木成材后收益由村委會和貧困戶共享,不僅能夠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還能帶動當地村民增收,防止返貧。 

  公益訴訟并不囿于案件辦理,安徽省檢察機關聚焦社會治理新需求,拓展了檢察公益訴訟的空間,延展了檢察公益訴訟維護公益的效果。“各地充分發(fā)揮政治智慧、法律智慧和監(jiān)督智慧,結合公益訴訟檢察督促、協(xié)同、兜底的職能特點,在工作中注重與被監(jiān)督對象建立良性、積極關系,凝聚工作共識,并在辦案中注重促進、支持依法行政,攜手解決問題,形成社會治理合力。”李衛(wèi)東說。 

  在安徽省淮南市謝家集區(qū),檢察機關對部分居民小區(qū)單元樓存在私拉電線為電動車“飛線充電”等安全隱患問題,向相關職能部門發(fā)出訴前檢察建議,促成相關職能部門積極整改,試點采取在小區(qū)室外設置充電樁等安全便民舉措,建立健全電動車消防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在蕪湖市鏡湖區(qū),檢察機關就市內公交車多條線路長期播放夸大療效、誤導消費者的保健廣告,向蕪湖市文旅局、鏡湖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發(fā)出檢察建議,推動多部門聯動建立監(jiān)管機制,規(guī)范地方廣電廣告秩序,凈化了地方經營環(huán)境。 

  隨著各項機制的建立健全,各地檢察機關在辦理“等”外領域案件中,達到了“辦理一案、教育一片、影響社會面”的效果,地域和行業(yè)治理得到不斷完善,更好地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